李朝晖教授,生态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
李朝晖教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发动和开展青少年环保公益活动,传教士一般坚持十余年走进南京及周边区县众多中小学,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由他在全国率先发起并组织开展的“江苏蝴蝶监测”志愿者活动已遍布南京地区十多所中小学,受益青少年及社区家庭近万人,目前已扩展到苏州、连云港等地。由他指导创建十五年之久的南京晓庄学院“自然之友”环保社团被多次评为江苏省优秀环保社团。省内外媒体对上述环保公益活动做过多次报道。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他,从1992年就开始接触蝴蝶研究。十年的中学生物教师生涯,在培养了许多小蝴蝶迷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尽管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大学教授,但这份在青少年中播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种子的热情一直在心中激荡。
作为一名南京大学生态学博士,他把自己一直喜欢的蝴蝶与生态保护紧密的链接在一起。十多年来,他主动与南京多所中小学联系,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南京的蝴蝶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当他走进第一所学校向校长提出要为学校开设蝴蝶保护讲座,并兼做学校的校外科技辅导员时,校长和老师都觉得十分诧异。但几个月过去,当看到那么多孩子围在李老师周围,老师们对这个“义工”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一年过去了,李老师几乎成为这所小学的编内老师,只要学校要准备开展什么科技活动,辅导员都会主动联系他。就按照这样的模式,在教学课余之际,他就像一个传教士一样,先后在十几所中小学宣传蝴蝶多样性保护。
一个偶然的机缘,应邀参加中德友好交流年的一场学术研讨会的他启动了又一轮影响力更大的青少年环保公益活动。在“中德蝴蝶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李老师首次接触到国际上特别是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的蝴蝶监测活动。由于一种蝴蝶只食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而且蝴蝶对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极为敏感,所以一旦某个地方的人为活动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植物的多样性和环境污染就会在当地蝴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中发现端倪。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美丽的蝴蝶来引导孩子们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变化,从而树立自觉自愿的环保观念,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活动呀,而且这项活动是一项公益志愿者活动,孩子们通过这种形式新颖的公益活动,可以带动家庭父母乃至社区一起来爱护蝴蝶关注环境。于是在当年,李老师就决定在全国率先启动“江苏蝴蝶监测”项目,而且就将重点定在江苏人文绿都的南京。借助多年来与中小学在科普教育上的密切联系,从凤凰台旁的凤游寺小学到仙鹤桥边的双塘小学,从中山门边的54中、中山小学到江宁方山脚下的南师大附中江宁分校,从雨花台畔的共青团路中学到幕府山麓的南京晓庄学院附中(南京一中分校),李老师的脚步遍布了南京城的东南西北,一直把这把环保公益之火点到大厂、溧水。随着一批开展此项活动的学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多项评比竞赛中屡屡获奖,加之新闻媒体的连续关注和密切报道,“蝴蝶监测”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逐步提升。市教育局教研室已将此项活动列为南京市中小学“星光计划”专项活动进行推广。省内苏州、连云港、南通等多所城市也积极跟进。目前全省已有数十所中小学的青少年学生参加此项活动。由广大青少年志愿者提交的蝴蝶监测数据将形成我们古城南京的环境变迁的“绿镜头”,如实记录着南京城每天发生的环境改变,为环保、规划、园林等多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一手的资料。
在南京晓庄学院,一提起“自然之友”社团,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这是晓庄最具影响力的一张环保名片。从1999年李老师与自然之友总部联系,决定在南京建立首家高校“自然之友”社团至今,社团已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发展成拥有正式会员近五百人,在国家级、省市级多项环保公益活动评比中屡获佳绩的大型环保社团。从“长江鱼类放流”到“江苏科技馆义务讲解”,从“必胜客环保小巨人”到“蝴蝶监测指导员”宣传,李老师指导的自然之友社团脚踏实地的引导着大学生们在各种环保活动中固化自己的环保理念,践行着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念。
大手拉小手,从小学三四年级的稚气未脱的孩子,到大学二三年级激情江山的青年,李老师,一个环境守望者,正用自己的激情和执着,点燃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环保公益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