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公告:
今天是:
    • 理论经纬

学而时习|习近平山西考察首日行程两大看点

发布者:庄晓华发布时间:2020-05-14浏览次数:602

习近平总书记5月11日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之后,前往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笔记君与大家一起关注总书记山西考察之行。

(一)再赴山西


  这是总书记时隔近3年,再次来到山西考察调研。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吕梁、忻州、太原等地考察调研。一路上,总书记进田间、上炕头、入车间,牵挂群众疾苦,关心事业发展,给山西干部群众以极大鼓舞。


  其中,在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是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四个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


当时总书记是这样说的:

今年(2017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国务院扶贫办准备了一个专题片,反映深度贫困地区问题,看到一些地区还很落后、群众生活还很艰苦,大家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因此,我想请省市县三级书记来,研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把大家请来,一方面是交流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是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分析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有5个方面:

  一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

  二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三是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

  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五是经济发展滞后,人穷村也穷。

  其中,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

  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出8大部署:

  第一,合理确定脱贫目标。

  第二,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第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第四,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

  第五,加大各方帮扶力度。

  第六,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

  第七,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第八,加强检查督查。

(二)“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


  大同市云州区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


  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的第一个考察点。


  11日下午,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

  乡亲们告诉总书记,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带动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

  黄花也能做成大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总书记在大同考察的第二站,是云州区西坪镇的坊城新村,在村民白高山家,总书记同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


  白高山激动地向总书记讲述易地扶贫搬迁后一家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总书记强调:

  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

  白高山激动地说,庄户人家起房盖屋,这些都是头等大事。没有共产党,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乡亲们衷心感谢共产党。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挂念的头等大事,“花的精力最多”。


  4月份,总书记陕西考察第一天,调研脱贫攻坚就是重点。这次,总书记来到山西,第一站便首先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时隔近3年,山西全省58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1%以下。总书记的调研重点也转为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三)“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


  11日傍晚时分,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石窟规模恢弘,一件件雕塑艺术精湛,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习近平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


总书记说:

  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更广阔的地理坐标看,云冈石窟是不同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其雕塑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体现了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的融会贯通。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郑重宣示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中国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开辟了新路径,为绘就人类文明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画卷凝聚了新共识。


  2019年第9期《求是》杂志刊发了这篇重要讲话,笔记君分享给大家↓↓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笔记君注意到,不到一年前,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就专程去了敦煌。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

  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的高度,以敦煌文化为“典范”,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强调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阐明的这一深邃道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潮流的生动概括,也蕴含着对推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