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霞
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点亮乡村的文明之光,滋润乡村教育的沃土。作为南京晓庄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对培养优质乡村教师、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特别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教育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振兴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我所在的南京晓庄学院,前身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最早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学校已升格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而陶行知先生通过教育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初心,始终为历代晓庄教育人所坚守。
刚刚结束的暑期实践活动中,我带领乡村定向师范生访谈了20多位乡村教师,形成了近30万字的口述材料,收获了无数感动。87岁高龄的陈爱华老师,195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扎根乡村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历届毕业生合影一直珍藏在身边。还有77岁的李秀莲老师,当了36年乡村小学数学教师,获得过很多荣誉。在她看来,这些荣誉证书是对她乡村教育工作的肯定,一直珍藏在床头最心爱的陪嫁箱里,鲜亮如初。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泛黄的证件照、鲜红的荣誉证书以及一张张珍贵的师生合影,令人眼睛湿润,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教师的使命与光荣。
这些为乡村教育奉献了一生的乡村教师,给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他们懂得,振兴乡村教育,离不开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以未来乡村教师的身份亲身感受真实的乡村、体验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品读他们的人生经历,才能更好地体悟乡村教育的困境与挑战,明确作为未来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寻访的过程,也是乡村定向师范生提升职业认同和身份认同的过程。我校2018级的李梦佳同学,高考总分超过一本线47分,但她毅然选择了乡村定向师范专业,立志成为一名卓越的乡村教师。这种献身家乡乡村教育事业的精神,感染并带动着更多同学投身乡村教育。
作为承担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任务的高校,我们一直在探索更有成效的培养路径。寻访乡村教师、撰写乡村教师口述史,就是重要一环。我们认真研究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卓越乡村教师的要求,为乡村定向师范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使他们能够适应乡村全科教师的需求,具备“1+X”的主教课程与兼教课程结合的职业胜任力等。此外,还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乡村学校共同探讨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引导他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需求。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愿做春泥的乡村定向师范生。作为培养乡村教师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本着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职责和担当,培养学生们热爱乡村、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鼓励他们成为乡土文化的参与者、引领者,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提高村民道德品格,从而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作者为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人民日报》2019年9月5日5版
媒体链接:http://js.people.com.cn/n2/2019/0905/c360307-3332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