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由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省油画学会、江苏油画雕塑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创作与实践处、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南京美术馆承办的“隐现的风景、默然的征象——李荣国、陈光龙双个展”在南京美术馆拉开帷幕。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著名油画家、江苏省油画学会名誉主席沈行工,中国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陆庆龙,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南京市美协主席徐惠泉,中国美协第四届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陈坚,江苏油画雕塑院院长、江苏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孙俊,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政,副主席李志平,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原校长叶舟,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校长张凌浩,副校长苗雨、吕少卿、邓硕,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党委副书记易永建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由南京美术馆馆长杜占军主持。
展览开幕式现场
孙俊作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他表示,本次双个展的两位作者陈光龙和李荣国虽创作方向不同,一个侧重人物,一个以风景为主,但作为“70 后”艺术家,他们有着相同时代背景的基因。陈光龙内向而富有思想,作品细腻典雅,用隐喻手法展现对青春、情感的思考,完成了从“形态”到“心象”的现代性更新;李荣国的作品流露出对时代变迁中逝去记忆的留恋,旧工厂、老码头等场景不仅是公共集体记忆,更是个体青春体验的追忆,他的风景是内心深处普世性共情的折射。此次双个展是两人艺术理念的碰撞与精神的融合,展现了 “70 后”艺术家的公共情怀和人文精神。
孙俊作画展学术主持
张凌浩代表南京艺术学院向两位画家表示祝贺。他表示,李荣国毕业于南艺,又回到母校在艺术创作管理岗位深耕多年,其作品萦绕着强烈的怀旧情愫,是对记忆的打捞和时代的凝视,践行了南艺“闳约深美”的校训。他指出,李荣国的“风景”与陈光龙的“人物”虽形态不同,但同为 “70 后” 艺术家,他们共享时代基因,在精神层面契合,此次展览为两校艺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并期待能够激励更多青年画家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绘画精品。
张凌浩致辞
张策华代表南京晓庄学院向两位艺术家致以祝贺。他介绍了晓庄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回顾了南艺的创办者之一刘海粟先生和晓庄创办者陶行知先生的历史交际和深厚渊源,感谢了两校签署战略协议后,南艺在学科、专业、人才等多方面给予晓庄的支持和帮助。他指出,两人的作品既呈现出强烈的精神共振,又彰显了各自风格的艺术语言,可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本次双个展既是两位艺术家个人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两校深化合作开启了崭新篇章。
张策华致辞
陆庆龙在致辞中表示,南艺与晓庄两校在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青年人才的培育上,都有着深厚的积淀与鲜明的特色,李荣国、陈光龙两位画家,正是在这样丰沃的艺术土壤中成长和茁壮起来的。本次展览中,无论是李荣国向外的风景叙事,还是陈光龙向内的心象表达,都彰显着他们艺术创作的日臻成熟,并期望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江苏中青年画家,未来能在艺术创作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陆庆龙致辞
李荣国、陈光龙两位个展作者发表答谢辞,他们表示,此次展览是多年创作探索的阶段性总结与艺术思考的分享,意义特殊,并感谢了南京市文联、南京美术馆、所在学校及各协办机构的支持,艺术界前辈和同仁的指导,以及媒体的关注与幕后人员的付出,同时邀请观众走进展厅多提宝贵建议,为未来创作提供养分。
画展作者发表答谢辞
为感谢社会支持,两位画家将部分作品捐赠给南京美术馆永久收藏。张鲤鲤、陈政向两位画家颁发了收藏证书。
张鲤鲤、陈政向两位画家颁发收藏证书
活动最后,俞锋宣布展览正式开幕。本展览将持续至8月17日。
俞锋宣布展览开幕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艺术基金、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江苏油画雕塑院、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市画院、南京市油画学会、盐城市美术家协会、盐城市油画学会等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领导、嘉宾在开幕式后参观展览
供稿:美术学院
撰稿:戴韵
编辑:温卢
审核:刘久军
终审: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