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晓庄,樱花如雪,书声琅琅。在建校98周年之际,南京晓庄学院以多元形式诠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回响,从艺术创作到智能创新,从非遗传承到运动竞技,师生以脚步丈量校园底蕴,以笔墨勾勒教育情怀,以行动赓续红色血脉,为晓庄献上最深情的告白。
离退休工作处、莫愁校区办、教师发展学院:银发歌声里的深情祝福
3 月 14 日上午, 莫愁校区陶行知雕像前,30余位退休老教师齐聚于此,以歌声与鲜花献礼校庆。齐声高唱的《世界赠予我的》,唱出对教育事业的毕生热忱;庄重的献花仪式,将敬意凝于花环,献给“爱满天下”的老校长。当《锄头舞歌》旋律响起,老教师们与过往岁月重逢,歌声中流淌着对晓庄历史的深情凝望。银发如雪,初心如炬,这场跨越代际的致敬,让行知精神在传承中愈发熠熠生辉。
活动现场
党委宣传部:知识竞答中的晓庄情怀
校庆期间,党委宣传部推出“晓庄知识知多少”趣味活动,师生们“过五关斩六将”,通过转盘问答挑战校史知识。亚克力旋转日历、晓庄纪念报纸等定制礼品,将校园文化与生活美学巧妙结合。活动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学子们在游戏中重温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校训,从校史纵览到建筑故事,每一道题目都是对晓庄精神的深情叩问。这场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晓庄文脉悄然融入日常,也让师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愈发深厚。
活动特色文创
校团委:艺术与奔跑交织的青春印记
校团委以“最美校园印记”为主题,打造“艺术+运动”双线融合的校庆活动。线上征集绘画、书法、摄影等作品300余件,学子用光影定格四季晓庄;线下“漫跑集章行动”串联六大文化地标,参与者通过跑步打卡兑换限量徽章盲盒。盲盒内含六款融合校园建筑的徽章,以精巧设计唤醒青春记忆。这场活动不仅让学子在汗水中感受校园魅力,更以创意为校庆注入活力,展现晓庄青年对文化的深情诠释。
校园建筑徽章
教师教育学院:AI赋能教育,创新点亮未来
为传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路径,3 月 15 日, 教师教育学院举办“智承行知,创育未来”系列活动。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王本余、教务处、校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负责人及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中,潘东标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了专题报告,系统分析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院为承办的首届“人工智能+教育”智能体应用创作设计大赛举行颁奖典礼。大赛以“陶行知、大爱晓庄、教学做合一”为主题,吸引了全校11个学院提交的170余件作品,涵盖智能体开发、AIGC图像与视频创作三大赛道。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0项,充分展现了晓庄学子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
活动海报
幼儿师范学院:非遗扎染与校友树下的温情
幼儿师范学院以“九八芳华·晓庄情”为主题,展出百余件师生艺术作品,并与海外教育学院共同举办非遗扎染体验活动。幼师院陶亚萍教授现场演示传统技法,并指导留学生制作了印有晓庄校徽的精美扎染作品。活动让更多人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力量。校庆当日,近百名校友重返母校,共栽“校友纪念树”,打卡校史馆,追忆青葱岁月。活动既展现学院艺术底蕴,亦以温情纽带串联师生与校友的晓庄情结。
活动现场
文学院:笔墨书签镌刻行知情怀
“阅见自己,向上晓庄”手绘书签活动中,师生以笔墨勾勒行知精神与校史剪影。书签上的四季草木、校训箴言,成为传递文化基因的微型画卷。优秀作品在“一站式”社区展示,让行知思想浸润日常点滴。文学院将持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行知文化、晓庄文化的融合共通,深挖“以文化人”的育人内涵,围绕“大爱学工”品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绘制书签现场
外国语学院:行知园中的思想对话
外院教师走进行知园,举办陶行知教育思想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们参观了师德教育馆、聆听了何文馆长作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烈精神”专题讲座,围绕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标内涵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小先生制”等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陶行知思想的当代价值。此次研讨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了教师对行知精神的理解,为新时代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彰显了外院人传承教育薪火、践行育人使命的初心与担当。
聆听讲座现场
新闻传播学院:镜头与AI绘就晓庄新貌
新闻传播学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镜界探索,瞬维智绘”——第五届“我眼中的晓庄”摄影大赛,大赛创新设立“光影晓庄”摄影作品赛道、“未来晓庄”AI绘图赛道和“记忆晓庄”新传院校友赛道,鼓励学生以多元视角展现晓庄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创新之力,用艺术作品献礼校庆。自3月上旬启动以来,活动收到全校近五百位学生投稿,征集到校友老照片百余张,充分彰显出青年大学生与校友的爱校荣校之心。
活动海报
供稿:各单位
组稿、编辑:杜霞
审核:庄晓华
终审:李震